生物質非電利用有前景嗎,業內怎么看?
“生物質可以發電利用,為何仍要推廣非電利用?”“生物質非電利用多個領域沒有經濟性,有發展前景嗎?”
生物質除了發電之外還可以進行非電發展
生物質能一頭連著環境治理,一頭連著能源革命。 據了解,生物質的來源主要是農林廢棄物等固廢,代表性的生物質包括:農作物、農作物廢棄物、木材、木材廢棄物和動物糞便等。 “無論是農林廢棄物,還是禽畜糞便,生物質和其他的、可再生能源有很大區別。因為,農業、畜牧業的生物質是必然要產生的,也是必須處理的,通過積極主動處理,它會達到最佳的環境生態效應,同時,也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。”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楊旭東告訴本報記者。 據了解,受國家相關政策和補貼影響,目前,我國生物質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生物質能發電領域。但生物質能源還可以以沼氣、壓縮成型固體燃料、氣化生產燃氣、氣化發電、生產燃料酒精、生產生物柴油等形式存在,可應用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。 根據《“十四五”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》,“十四五”時期,要規模擴大可再生能源非電直接利用規模,持續推進燃料乙醇、生物柴油等清潔液體燃料商業化應用,擴大在重型道路交通、航空和航運中對汽油柴油的規模化替代。 《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(2022—2030年)》也提出,要加強生物質航空煤油、生物質柴油、乙醇、生物質天然氣、生物質熱解等方面的利用。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任東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生物質能的發展需要因地制宜,發電一種途徑并不能完全適應生物質能資源的發展利用,必須融合發展、多元發展、綜合發展,才適應生物質能的實際。生物質除了發電之外進行非電發展,比如制氣、液體和固體燃料,或變成化肥、活性炭這些產品,可以提高產業的效益。”
最熱新聞